图①②③分别为张九龄夫人董韶容墓出土的陶塔式罐、金银平脱镜、胭脂盒(资料照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10月11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确认董氏家族墓地其中一座墓葬墓主为张府君夫人董韶容。根据墓志内容并结合文献推测,张府君应为张九龄。该墓葬为研究盛唐时期董氏家族世系、仕宦及唐代社会生活、丧葬习俗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2022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为配合西安市长安区贾里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在发掘区内,发现董氏家族墓地中的M235墓主为张九龄夫人董韶容。
M235为斜坡墓道单天井土洞墓。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及墓室5部分组成。墓葬水平全长9.3米。葬具位于墓室西侧,应为木棺,已腐朽,仅存少量残渣与铁棺钉。人骨保存较差,仅残存少量头骨及下肢骨,口含铜钱。葬式不明。经鉴定,墓主为女性。随葬器物共23件(组),包括陶俑、陶器、铜器、铁器和其他质地器物,另有墓志1合,主要出土于墓室北部、棺痕内及甬道口。
M235所葬时代为唐开元二十五年,墓主董韶容为大唐金紫光禄大夫行荆州长史张氏夫人,史书无载。其丈夫身份符合墓志所载条件的只有张九龄。据墓志所记,董韶容出自陇西董氏。
省考古研究院馆员、陕西西安唐董韶容墓现场负责人史晟介绍,此次考古发掘发现多座董氏家族成员墓葬,该区域应是唐代董氏家族祖茔所在。外嫁之女再葬回祖茔之内,较为罕见。
唐代不葬入夫家祖地有3种情形:因亡故于异地他乡,距离祖地太过遥远,以至耗费巨大,无法承担;女子生前信奉佛、道等宗教,生前对葬地有所选择;依据血亲家族观,女子与亲生家庭的关系并不因出嫁而大幅削弱,相反还可以以血亲为纽带,归葬于血亲家族墓地。
董氏先张九龄而逝,且张九龄左迁荆州、其祖辈葬于岭南,路途遥远。作为宰相之妻,董韶容在族内应有较高地位,最后将其归葬于董氏家族墓地合情合理。
董韶容墓的墓葬形制虽较简单,出土器物也较少,但出土的金银平脱镜及胭脂盒等级较高,表明了该墓的特殊性。对该墓出土器物、墓志及墓地墓位形态的研究,为探讨唐代开元年间的墓葬制度及女性社会生活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记者 赵茁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