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项目”撬动大治理 “微心愿”温暖干群情——陕西宜川县以“双微”服务机制赋能社区善治-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信息
2025 10/ 02 09:28:20
来源:宜川县委宣传部

“微项目”撬动大治理 “微心愿”温暖干群情——陕西宜川县以“双微”服务机制赋能社区善治

字体:

  基层治理是一项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系统工程。陕西省宜川县传承延安精神,创新推出“微项目+微心愿”的“双微”服务机制,实现群众需求与组织供给精准对接,将宏大治理命题转化为群众“门前一盏灯”“心中一份暖”的实事。

  丹州街道的一条无名巷曾让居民生活提心吊胆。“雨天怕积水、夜晚怕跌倒、孩子怕走巷。”街道党委副书记窦鹏回忆道。如今,这条更名为“幸福巷”的街巷已焕然一新。宜川县融救助党委通过“微项目”实施改造,加装护栏、更换井盖、安装路灯,并以志愿者与半公益方式完成墙绘装饰,总支出不足万元。“墙面画什么都是居民自己选的。”社区干部侯娟丽说,环境改善后,居民的态度也变得配合了。能帮群众解决问题,成了基层工作的“底气”。

幸福巷“微项目”

  幸福巷改造是宜川县直机关党组织三年间完成的211个“微项目”之一。2022年,宜川在“双报到”机制基础上,提出机关党组织认领“微项目”、在职党员实现“微心愿”的“双微”服务工作思路。2023年5月该机制全面推行,次年更将其纳入党建述职评议、年度考核和干部评价体系,形成多元评价、多方发力的服务体系。

  建筑公司家属楼是下岗职工聚居的老旧小区。2023年起,纪委、教体局等4个党组织通过“微项目”陆续为该小区绘制精神文化墙、加装体育器材和防雨棚,并指导居民自管会利用闲置空间建设25个社会停车位。“停车费既用于聘请困难邻居担任门卫和保洁,还能给业主分红。”小区党支部书记郝引莲说,环境的改善激发了大家的自治积极性。

党员与社区独居老人一起包饺子

  陡坡的道旁装上扶手,清理干净的院落里布设起晾衣区,爱在太阳地里下棋的老人有了专门的桌椅……一个个“微项目”的完成让小县城里的生活变得更加温暖。陪独居老人包一顿饺子、带留守儿童圆了看《哪吒2》的梦、帮助年迈老人打理小菜园……一个个“微心愿”的实现让干群关系悄然发生改变。“一个孩子悄悄跟我说,想让我去参加她的家长会……”一名女干部为此自豪了好几天。

  “党建不仅是学习开会。” 宜川县融救助党委副书记、民政局长穆延峰说,“双微”服务带来的联结感让很多党员干部重新认识基层工作的价值,从最初的被动参与到主动入户,心态发生了变化。

  一年前,宜川县中医院药剂科主任兰军霞因为认领“想有人陪着唠唠嗑”的微心愿结识了李大爷一家。李大爷的老伴罹患阿兹海默症多年,兰军霞从帮忙量血压,陪聊天,到隔三差五前去探望,给大妈买衣服、清晰被褥、收拾院落……成了他们的“亲人”。尽管自己腿脚有残疾,每次爬坡探望都不容易,兰军霞却认为自己也是受益者:“他们坚强生活的样子,感染了我。这一年,看着大妈从烦躁慢慢变得能与人简单交流,我心里特别温暖。”

  “宜川的财政不富裕,‘双微’实践就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用投入不大、负担不重的方式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理念。”宜川县常务副县长魏建文表示,“双微”服务让治理从“政府端菜”转向“群众点单”,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既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也重塑干部服务意识,实现治理效能与思想转变的双重提升。(周腾腾)

【纠错】 【责任编辑:张思思 】
推 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