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横山区:这里的黄土高原迎来农渔“双丰收”-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5 09/ 25 11:21:25
来源:横山区委宣传部

榆林横山区:这里的黄土高原迎来农渔“双丰收”

字体:

  金秋时节,位于黄土高原的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的山坡上玉米连片金黄,河滩稻田里稻黄蟹肥。得益于当地以科技破解旱作农业难题、推动农业转型,今年横山区迎来了农渔“双丰收”。

  横山区杜羊圈村千亩玉米旱作节水示范田

  在横山区赵石畔镇杜羊圈村的千亩玉米示范田里,沉甸甸的玉米穗压弯了枝头。“往年靠天吃饭,浇水累还没收成保障。”杜羊圈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张生满说,如今得益于高效节水技术的全面推广,村子发生了巨变。

  从2021年起,杜羊圈村铺设滴灌带,配套150个电动阀门和30个墒情采集器,监测土壤湿度。“每亩节水120立方米,耕地利用率提升8%,每亩节电36%、节时47%、节工33%、节肥38%。”杜羊圈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宏钰介绍,技术加持下玉米亩产增幅超20%。

  横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郭宏强表示,科技核心是突破天气依赖:“我们将玉米种植密度从3500-4000株/亩提至4500-5500株/亩,搭配耐密品种、精细播种、水肥一体化,最大化利用光能。”目前,该技术已覆盖杜羊圈村5200亩耕地,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1920元。

  与此同时,无定河横山区段,4万多亩宜渔稻田也迎来了丰收。

  横山区无定河段稻蟹养殖基地

  “十年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从350亩扩至4.3万亩。”横山区水产工作站站长王文章说,目前稻蟹总产值约1.6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超3000万元,且生态效益显著——农药使用量减少60%,化肥使用量降低30%。

  近年来,横山区构建“科技赋能+全链条优化”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如今,当地不仅破解旱作地区水资源约束,更走出了一条“节水增效、藏粮于技”的特色发展路径。(边瑞 陈杰)

【纠错】 【责任编辑:汪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