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天气转凉且昼夜温差增大,手足口病、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流感等常见传染病进入高发期。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儿童、老年人等群体抵抗力较弱,更需提高警惕注意疾病侵袭。对此,记者联系采访了多家医院感染科专家支招不同疾病防护重点。
手足口病
儿童易感 多途径传播需警惕
作为儿童群体中的常见传染病,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发,其传播路径隐蔽且多样。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刘小乖介绍,该病潜伏期通常为2-10天,平均3-5天,虽夏秋季为传统高发期,但深秋时节仍需严防。轻症患儿多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斑丘疹、丘疹或疱疹,多数患儿可在1周内自行痊愈且无后遗症;但少数重症患儿可由病毒迅速累及神经系统,引发脑炎等严重病症,危及生命。
该病毒的传播渠道较多样:接触被污染的手、玩具、衣物等可造成密切接触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会引发呼吸道传播;饮用或食用被污染的水和食物则会导致消化道传播,因此防护需贯穿日常细节。专家划重点,家庭防护是抵御手足口病的关键防线。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带孩子接种EV-A71疫苗,从源头降低重症风险;日常需严格把控饮食卫生,杜绝生水和生冷食物;疾病高发期,家长和看护人接触孩子前、处理污物后必须彻底洗手,尽量避免带孩子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奶具、玩具需坚持每日煮沸消毒15-30分钟,每日晨起检查孩子皮肤状况和体温也必不可少。若孩子患病,需立即隔离休息,发热时规范使用退热药,一旦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等异常症状,必须立即就医。
呼吸道合胞病毒
人群密集场所传播风险高
呼吸道合胞病毒秋冬季节人群普遍易感,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传播风险高。省人民医院传染病科副主任医师赵海指出,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门把手等物体后也可能引发感染,传播途径的普遍性使得防控措施更需科学对症。若家中出现感染者,照护环节需格外谨慎。接触患者前后务必用肥皂洗手或使用消毒剂消毒,切断接触传播链条;应避免同一照护人员同时照料感染者与非感染者,最大程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虽无需强制居家隔离,但建议患者和照护人员主动减少与他人接触,尤其要远离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和老年人。
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需从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入手。赵海强调,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简单举措,能有效降低病毒传播风险,为健康增添保障。
流感
传染性强 疫苗防护是关键
秋冬季也是流感病毒“活跃期”,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且易引发季节性流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张欣介绍,流感并非“大号感冒”,感染后全身症状更为严重,可能诱发肺炎、心肌炎等多种并发症,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因免疫力较弱,成为流感侵袭的重点目标,感染后出现重症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感染流感后,科学应对至关重要。“患者应及早就医并遵医嘱对症治疗,切忌盲目使用抗生素;需居家休息,避免带病外出造成病毒扩散;同时要适当补水,解热镇痛药物需严格遵照医嘱使用,儿童禁用阿司匹林。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切勿延误治疗时机。”张欣特别提醒,预防流感需牢记“疫苗优先、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早就医”五大原则。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配合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防护措施,能大幅降低感染和传播风险。(记者 王江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