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漫山遍野的糜子长势喜人。作为“中国黄米之乡”,当地糜子兼具健康与美味,以全产业链串起乡村振兴路。
在府谷县木瓜镇前梁村田间,翠绿糜叶连片成景,微风拂过掀起“绿浪”,村民董良厚望着饱满的糜子颗粒笑道:“今年糜子颗粒比往年厚实,肯定能多收几袋,卖个好价钱。”
府谷糜子盛产得益于光照足、昼夜温差大,黄土层里蕴藏着多种矿物质元素,恰好对上了糜子“耐贫瘠、喜光照”的生长特性。近年来,府谷县通过品种改良、有机种植推广、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推动糜子从“土杂粮”升级为“有机精品”,依托“府谷黄米”区域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
目前,当地已建成10万余亩糜子产业基地,年产量稳定在3万吨左右。同时,通过土地流转联动国有农业公司,在1.06万亩高标准糜子基地里推广“统一良种、规范种植技术,以农家肥替代化肥”模式,让零散农田变身“连片绿色田”。
“从土地规划、种子选择,到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我们技术人员全程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府谷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专家刘玉峰说,技术护航为府谷糜子品质筑牢了基础。
府谷糜子“不愁卖”的底气,还来自“产学研销”的协同发力。去年,府谷县联合高等院校搭起糜子专家工作站,实验室里的新品种、新技术顺着“专家+企业+农户”的链条送到田间。线下展销会、线上直播间里,“府谷黄米”的名头也越打越响,订单随着增多。
2024年,府谷糜子价格从每斤2元涨到4元。“现在直播间不仅卖府谷糜子原粮,也推黄米礼盒、糜子面杂粮包。上个月,线上卖了1.5万多斤,有不少人回头购买,客户就认‘府谷黄米’这个品牌。”府谷县一家电商平台的运营员袁二金说。
从连片种植基地到加工园的流水线,再到消费者的餐桌,府谷糜子串起种植、加工、销售的“大链条”。这碗带着泥土芳香的黄米,正为府谷乡村振兴铺就“扎实路”。(樊仲森 马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