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安铁路局的核心客运站,西安站承担着西北区域旅客运输的关键职能,其下辖西安车站、西安北站两座客运车站,不仅是千万旅客往返途中的“出行驿站”,更是展现铁路客运服务品质的重要窗口。截至2025年9月3日,西安站管辖的两座车站2025年旅客发送量达5537.52万人次,占西安铁路局发送总量的五成以上,为旅客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旅客在西安北站候车室候车。尤艇 摄
在西安站,AI智能判图系统快速“扫描”一旅客行李,背包内一瓶200毫升的防晒喷雾刚进入传送带,屏幕上便出现红色方框精准标注。目前,西安站科技赋能的“安防组合拳”已实现全流程升级。
“这套系统准确率超99%,比人工判图快3倍。”西安站安全科刘昊然说,以前10分钟才能处理完的行李,现在3分钟就能搞定。暑运期间,西安站安检口旅客进站平均排队时间缩短40%,累计拦截违禁品11.2万件。
“多亏了‘丝路缘’服务台,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带孩子赶车!”在西安站南广场“丝路缘”亲情服务台,带着3岁孩子出行的王女士顺利办理了接送站凭证,客运员王丹还帮忙将行李送到重点候车区。
如今,“丝路缘”“馨动长安”两大服务品牌已在两座车站同步铺开,成为特殊旅客的“定心丸”。
“我们不仅要解决旅客的‘急难愁盼’,更要让服务有温度。”“丝路缘”服务台岳露介绍,服务台还联合红会医院设立医疗点,配备血压计、藿香正气水等物资,累计为780余名旅客提供健康救助服务。
在西安站党内优质品牌“丝路缘”亲情服务厅,客运员王丹为旅客办理遗失物交接。尤艇 摄
从“90年影展”到“主题街区”,打造城市文化窗口。沿着影展往前走,“寻根探脉十三朝”主题板块成为旅客打卡点——墙面绘有秦俑、唐宫等文化元素,即将展出的丝路古道文物复刻品,挂画中用照片讲述着西安故事。
“我们希望让两座车站都成为城市文化的‘流动窗口’。”西安站客运车间主任张文达说,西安车站侧重“铁路与城市共成长”的历史感,西安北站则突出“丝路新枢纽”的现代感,通过差异化文化场景打造,让旅客在候乘中感受三秦大地的历史底蕴。
“票票练功坊”作为统筹两座车站售票职工培训的“练兵场”,这里常态化开展模拟售票、盲打竞赛等实训:模拟12306候补购票、特殊旅客退票等场景,锤炼业务熟练度;“金手指”盲打竞赛中,优秀售票员每分钟可录入340余字且零差错。在“票票练功坊”里,除了练就售票“金手指”绝技,还要培训英文“口语王”、点钞“无影手”等技能。
暑运期间,经过实训的售票员在暴雨天气中快速响应,由18人组成的党员突击队增开6个人工窗口,手把手教旅客使用12306,有效应对退票高峰。
从智慧安检的“科技速度”到“丝路缘”的“服务温度”;从历史文化的“浸润深度”到技能队伍的“专业力度”,西安站的每一处变化,都是西安铁路局推进客运服务标准化、智能化的生动实践。下一步,西安站将继续统筹推进两座车站的智慧化升级、文化场景拓展和技能培训,让西北的两大客运枢纽车站同步发力,为旅客提供更平安、便捷、温馨的出行体验。(尤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