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西安SKP RENDEZ-VOUS书店内人声鼎沸,《横河》新书首发式暨“致敬一条倔强的河流”新书分享会在此举行。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文化学者肖云儒、华商传媒集团总裁王朝阳等文化名流齐聚一堂,与作者彭与共同解读这部聚焦渭河文化、凝视关中精魂的文学力作。活动由群众新闻网总编辑沙莎主持,现场读者与嘉宾深度互动,共赴一场关于“倔强”的精神盛宴。
倔强:从地理符号到精神图腾
《横河》以渭河为脉络,串联起关中大地的历史与现实。作者彭与在创作分享中坦言:“横河即渭河,这条在中国地理版图中心冲击出八百里平原的河流,不仅孕育了关学‘横渠四句’的经世理念,更成为书中人物精神内核的隐喻。”他表示,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读者看见“倔强”如何从地理符号升华为民族的精神图腾。
对谈环节围绕“倔强”展开,嘉宾们从不同维度剖析其深意。贾平凹将“倔强”与关中文脉相连,指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情怀至今仍是托举民族精神的隐形力量。他盛赞《横河》“语言干净、结构硬朗”,称其“以高立意与复杂叙事,写出了时代的骨感与力量”。
肖云儒从地域性格切入,分析书中元一、李川河等人物“生冷硬倔”的特质。他指出,这种九死不悔的坚守,正是关中基因在时代变迁中的生动演绎。
王朝阳则聚焦社会变革,以李川河等儒商形象为例,探讨“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在市场浪潮中,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的‘倔强’坚守,构成了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韧性。”
共鸣:历史回响与现实观照
现场读者反响热烈,一位读者感慨:“书中李川河从三线建设到改革开放的命运,让我看到了父辈的影子。”贾平凹回应称,《横河》的魅力正在于“以个体命运折射时代洪流”。彭与则强调,书中“倔强”并非固执,而是“风骨、坚守与向上生命力的融合”,这种精神在当下尤为珍贵。
贾平凹总结道:“《横河》不仅是一部地域之书,更是一部时代之书。它以渭河为镜,照见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倔强’生长的精神脉络。”肖云儒补充称,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为陕西文学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增添了厚重的一笔”。
活动尾声,嘉宾们与现场读者合影留念。这场持续两小时的文化对谈,以“倔强”为纽带,串联起历史、现实与未来。正如彭与所言:“渭河的波浪从未停歇,而关中的倔强,终将汇入民族精神的浩荡长河。”(记者 龙轶 陈博文 孙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