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居,见证着金台区铿锵前行的发展步伐;
岁月如流,记录着金台区破茧成蝶的奋斗历程。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历史节点回望,作为宝鸡老城区的金台区,承载着城市的繁华与记忆,在发展征程中扛起主城区担当,全面落实宝鸡“一四五十”战略和“十项重点任务”,深度融入中心城区“东进、南控、西优、北延、中强”发展布局,大力实施高质量发展“1239”行动,推动全区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和6.8%,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跻身西部高质量发展百强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金台城区
如今的金台区,工业产业向新提质、项目招商成效显著,工业发展与区域腾飞同频共振;新区建设加速崛起、第三产业活力迸发,枢纽功能与城市能级显著增强;城乡融合更加协调、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发展红利与城市温度全面释放。
铭刻着历史荣光的金台区,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奋力书写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新篇章。
工业筑基 向新攀高
7月22日,记者在位于金台区的陕西西北钛镍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看到,龙门吊车升降腾挪高效运转,工人正紧张安装调试设备。这个投资15亿元的钛及钛合金产业链省级重点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已竣工,即将建成15条宇航级钛合金生产线,预计今年10月建成投产。该项目凭借全国领先的电极焊接与电弧炉熔炼技术,将解决高精度钛板材生产“卡脖子”问题,助推钛及新材料在航空航天、海洋船舰等领域广泛应用,助力我国国防工业现代化建设。
全球首台1.2万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
如此“硬核”的工业项目能够落户金台区,得益于其深厚的工业底蕴和坚实的制造业基础。
作为宝鸡工业肇基之地,金台区始终将工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拥有宝石机械、合力叉车等规上工业企业91户、亿元级龙头企业6户。合力叉车入选工信部2024年制造业数字化典型案例,宝石机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全国首家市级视觉超算中心落户金台……这些成绩,皆是金台工业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工业经济稳中提质的生动写照。
产业进阶的密码,藏在系统布局中。“十四五”以来,全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入推进工业强区“15435”行动,围绕油气钻采装备、叉车及轨道交通、区域特色食品、钛及新材料、输配电装备、低空经济6大产业集群,逐步构建起以蟠龙高新区为龙头,以龙源工业园、金河工业走廊、福临堡工业园为支撑的“一区多园”产业发展平台。
宝鸡合力叉车有限公司数智化改造项目
目前,产业发展成效已初步显现。龙源工业园年产值达30亿元,金河工业走廊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跻身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入围陕西省特色专业园区;福临堡工业园入驻企业32户,年产值66亿元。
与此同时,全区聚焦首位产业提质升级、蟠龙新区与主城区双城融合发展“两个主攻方向”,以产业链思维谋招商、以营商环境促落地,通过延链招商、驻外招商、会展招商等形式,不断夯实发展后劲。
“十四五”以来,金台区先后落地实施了宝鸡数字大厦、西北钛镍产业园、宝蟠路改造提升等80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53.19亿元;累计引进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117个、10亿元大项目16个,招商引资工作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
新区崛起 融出未来
2022年,宝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吹响了“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的冲锋号,会议提出的中心城区“东进、南控、西优、北延、中强”战略部署,更是为金台区赋予新定位、新使命。
其中,蟠龙高新区既是中心城区“北延”的承载地,也是宝鸡未来发展的主阵地。
蟠龙高新区自规划伊始,就对交通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致力于打通城区“主动脉”,畅通道路“微循环”。目前,新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累计建成新区市政道路15条、总长52.42公里,打通北社街、观峰大道等4条断头路,“三横三纵”主干道路布局全面贯通。宝蟠公路提升改造项目实现了“当年中标、当年开工、当年通车”,宝鸡北绕城高速启动建设,蟠塔公路竣工通车,使蟠龙高新区交通网络内外循环实现一体联通。
宝蟠公路新貌
道路通,则产业兴。“十四五”以来,蟠龙高新区发展紧扣“科教新城、产业新城、生态新城”发展定位,纵深推进中心城区“北延”战略,以产兴城、以城聚产,加快双城融合步伐,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看产业升级:蟠龙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内,中恩力达钛合金生产线厂房内热浪翻涌,8米高的熔炼炉吞吐着火红的钛锭,轧机轰鸣作响,该项目预计年产值将突破1亿元。
听创新脉动:抬头仰望,低空经济产业的“新赛道”已然在蟠龙高新区开启,86平方公里的临时空域获批启用,无人机方舱在青网科技园投入运营,全省首家5G-A通感一体基站及全省首条商飞航线顺利建成,壹控智飞、北宸航天等相关企业顺利落户。至此,擀面皮低空配送、市区东西端航线搭建、医用检测样本运输、金陵河常态化巡检等一批低空项目得以全面推广应用,低空产业生态正在加速构建。
感“蟠龙速度”:填补宝鸡液态食品装备产业空白的白酒智能装备项目,在这里上演奇迹,从2024年12月初项目双方初次接洽,到2025年2月成功签约落地,再到3月完成试生产,“蟠龙速度”不断刷新。
在今年的“作战图”上,蟠龙高新区总投资102.35亿元的51个重点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截至今年6月底,项目开工率已达97.8%。
当新区澎湃向前,金台区的商业脉搏亦强劲跃动。近年来,金台区紧扣“宝鸡主城区、消费主阵地”定位,聚焦中心城区“中强”战略推进,坚持商贸物流支撑、文化旅游引领、现代服务突破、全面融合发展,先后建成盛世广场“食尚街”、今夕婚礼艺术中心、“国潮”商业区唐潮·文化城等46个重点商贸项目,高水平打造了以“一核两轴三带五片区”商业矩阵为引领的中心城区商业核心区。
全市首家万达广场开业运营,第五大道、盛世广场、西府老街等省市夜间经济聚集区火爆“出圈”,“相约宝山·品味金台”美食非遗活动在上海大放异彩;“乐购金台”“啤酒音乐美食季”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深受市民欢迎。“十四五”期间,金台区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32户,商贸体量持续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新区崛起”畅通了蟠龙塬与周边台塬、城区之间的互联互通,第三产业在深度融合中成果丰硕,不断拓宽区域发展空间,动能澎湃、融出未来的“金台印记”愈发清晰。
城乡共美 幸福可及
2024年岁末,金台区龙丰村安置房项目迎来盛大交付,710户村民喜气洋洋地拿到了新家钥匙。这份沉甸甸的民生“礼包”,正是金台区将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的生动缩影。
金台区仅有4万余农村常住人口,却肩负着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的先行使命。“十四五”以来,全区坚持城乡融合、补短强弱,整治提升、精细管理,扎实推进中心城区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和“千万工程”示范引领,系统开展城乡一体更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建设“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现代化智慧城市。
城乡面貌的焕新,是融合发展的直观体现。近年来,卧龙寺、宏文路等7大片区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3565套安置房相继交付,圆了百姓“安居梦”。与此同时,“面子”“里子”同步焕新的老旧小区改造惠及556个小区,居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曾经困扰出行的行政大道、宏盛路等48条“断头路、瓶颈路”顺利贯通,城市脉络更加畅通。团结运动公园、八里游园等一批游园绿地建成开放,昔日裸露杂乱的荒滩,如今变为周边市民休闲游玩的“后花园”。全区新增城市停车位900个,新改建城市公厕等环卫设施35座、农村户厕3755座,着力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金硖公路的全线通车,更让“一路连三塬”(蟠龙塬、胜利塬、马家塬)的梦想照进现实。
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断头路变通途,棚户区展新颜,家门口的公园绿地……这些点点滴滴的“发展红利”,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变化。
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十四五”以来,金台区民生投入逐年加大,从2021年的18.27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20.96亿元,占区级财政总支出的87.69%,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年人代会票决的“十件民生实事”,努力让群众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在教育领域,全区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提质扩容,金陵湾幼儿园、轩苑第一小学、宝鸡智博学校、金台职教中心等一批教育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学位13170个,跻身全省集团化办学试点区,教育资源供给更加优质均衡。
在优化医疗保障服务方面,市中医医院分院、市第三医院康养大楼建成投用,金台医院建成“五大中心”,金陵老年养护院主体建成,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运营实现全覆盖,累计新增医疗养老床位2773个,医疗服务能力和养老服务体系得到完善提升。
在就业创业方面,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十大行动,城镇新增就业475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029人。建成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西秦大姐”劳务品牌入选全国首批劳务品牌典型案例,“宝鸡擀面皮师傅”晋级省级劳务品牌,带动就业5万人以上,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此外,金台区将社区阵地建设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先手棋”,以阵地升级撬动服务升级。坚持“群众所需、社区所能、可持续运营”原则,通过组建城市党建“红色联盟”,进一步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和服务群众效能。
时间刻度,亦是奋斗标尺。
作为宝鸡市主城区和市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金融商务中心所在地,金台区身兼城市核心功能承载区、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旅商体融合先行区等多重战略定位。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展望未来的新起点,依托于这坚实的根基与清晰的蓝图,金台区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坚实的步伐,奋力续写工业更强、新区更兴、城乡更美、幸福更可及的新篇章。
宝鸡融媒记者 李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