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楼里“造梦” 电梯上下“转场”
西安微短剧产业生态链加速聚合
某剧组正在孚希AI影视中心开展拍摄工作。
某剧组人员正在工作。(本组图片均由孚希AI影视中心提供)
7月28日9时许,位于西安高新区的孚希AI影视中心已是人声鼎沸。二楼的会议室里,某剧组工作人员正围坐一圈开展剧本围读;四楼的“总裁办公室”内,商战短剧团队正在调试着环形补光灯;五楼的“医院病房”里,扮演医护人员的演员正在认真排练……
记者走进孚希AI影视中心所在的写字楼,发现这里每天有好几个剧组同步开工。这座今年3月投入运营的现代化影视基地,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被人们称为西安“小横店”。
“这是我们的常态。”孚希AI影视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带领记者穿行于不同场景间,并且介绍道:“这里配备了住宅、医院、学校、酒店等70多个不同场景的专业实景影棚,最快两小时就能完成场景切换。”
楼中百景生 高效免奔波
7月28日,记者深入这栋现代化写字楼内,一场“急诊室”场景的短剧正在紧张拍摄中。室外烈日炎炎,而身处室内的演员在凉爽的空调环境中认真投入拍摄。记者了解到,他们额头的“汗珠”实际上是化妆师精心设计的,妆面稳定,可保持较长时间不改变。
“大多数微短剧的拍摄场地都会选在较为偏僻的地方,例如废旧的别墅、厂房等。我们把拍摄基地设置在写字楼里,不仅能为拍摄提供更好的环境,让剧组能够舒舒服服地拍戏,还能提高拍摄效率。”孚希AI影视中心负责人李晓晋说。
“医院病房”里的仪器滴答作响,“总裁办公室”的落地窗外是漂亮的城市天际线,“婚姻登记处”的红色背景墙鲜艳夺目——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场景,却能在同一栋大楼里自由切换,供剧组在不同场景中穿梭拍摄。
“转场,往往是剧组较大的隐形成本。一般拍摄中,整个团队转场消耗的交通、食宿和时间成本惊人。我们这里基本上可以覆盖一部剧40%-60%的场景。”李晓晋告诉记者,从“ICU病房”到“总裁办公室”,从“校园教室”到“酒店房间”,剧组只需上下电梯即可实现“无转场拍摄”。
事实上,这种创新便捷的模式,让单剧拍摄周期从平均8-10天压缩至6-8天。孚希AI影视中心运营4个月以来,累计有160多个剧组在此取景拍摄,还曾创下单日接待10个剧组的纪录。
构建生态圈 注入新动能
“告别全城奔波取景,我们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孚希AI影视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道,从设备到服装,从道具到化妆、餐饮,剧组核心需求均可在此满足。这仅仅是起点,孚希AI影视中心正在积极探索影视发展新模式,通过引入AI技术,努力构建覆盖剧本孵化、拍摄制作、后期处理及影片发行的全产业链平台。
记者了解到,目前,位于六楼的AI虚拟置景影棚正在加紧搭建,并且已经在相关区域预留出办公空间,计划年底前引入包括AI影视内容制作、技术研发、演员培训、剧本创作、微短剧承制、后期特效及配音等领域的专业公司。
除了面向剧组,孚希AI影视中心也会接待学生团队或广告拍摄团队。记者在七楼校园场景区看到,西安培华学院的同学们正在调试设备——他们团队选择在孚希AI影视中心完成毕业作品拍摄。
“这里提供专业设备租赁服务,还有专业人员来指导拍摄,对我们来说特别合适。”西安培华学院一名受访学生说。
产业迭代,人才先行。孚希AI影视中心联合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AI+影视”人才基地,计划3年内培养并输送1000名技术创作复合人才,并且计划连同多方发起设立5000万元的微短剧基金,专项孵化原创精品短剧项目。
“从基础服务到技术赋能,再到人才和资金的支撑,我们正在努力构建一个真正闭环的影视生态圈,为影视产业持续注入新动能。”孚希AI影视中心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沃土育产业 惠及全链条
不难看出,孚希AI影视中心的发展和运营,折射出西安微短剧产业的蓬勃之势。《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全国100部微短剧中有60部诞生于西安。西安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短剧之都”。
事实上,微短剧产业在西安的爆发式增长,离不开一系列政策支持。去年以来,省广播电视局发布《关于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微短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两年内培育15家领军企业,推出200部精品微短剧,围绕微短剧产业发展链条并突出重点环节给予扶持。
今年5月,全省首只微短剧产业专项基金——陕西繁星剧影微短剧专项基金正式成立,计划规模5000万元,首期2000万元,助力培养一批专业的微短剧人才;西安交通大学与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深度合作,成立全国微短剧研究与评价基地……
随着全国第三所戏剧类院校——西安戏剧学院启动首届招生,60名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新生将于今秋入学。院校的专业化培养,未来将为包括孚希AI影视中心在内的本地影视产业持续输送表演、编剧、后期等各环节的新鲜血液。
一系列举措如活水涌流,滋养着西安微短剧产业发展的沃土。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多方发力,西安正在加速构建从创意孵化到制作发行的微短剧全产业链条,不仅支撑着包括孚希AI影视中心等在内的一批新兴平台崛起,而且将推动西安微短剧产业向规模化、精品化、集群化方向持续迈进!
(记者 李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