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白河县秦风汉郡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热闹非凡。田间劳作的农民、巷陌忙碌的居民,此刻纷纷化身主角,用乡音唱响全县村歌大赛的舞台。一曲《故土情》深情诉说乡愁,一首《汉江渔歌》激情点燃全场,这场历时两个月、覆盖全县的村歌大赛,生动展现了白河县以创新构建“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简称“文共体”)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丰硕成果。
大赛的成功举办,依托于“文共体”构建的三级联动网络体系:以1个县级总中心为枢纽,11个镇级分中心为支点,40个村级联合子中心为触角,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全域覆盖。在这一组织架构的高效运作下,赛事层层推进,初赛在子中心举办,复赛在分中心进行,县级决赛由总中心统筹。有效解决了基层文化活动的场地、组织和协调难题,真正将优质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圆舞台梦。
为了让沉睡的文化设施焕发新活力,该县着力破解文化设施闲置难题,建立全县227处设施电子目录并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探索“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置”等改革路径,盘活存量资源,成功打造了纬度美学书苑、“蔓时光”书吧等38个特色文化空间。大力推行“一馆多用、一场多能”模式,本次决赛所在的百姓大舞台,就巧妙融入秦风汉郡夜间经济示范区,兼具专业演出与日常休闲功能,成为服务群众、繁荣文化的重要载体。
村歌大赛并非一场单纯的文艺活动,而是“文化+”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度实践。大赛注重与旅游景区宣传、休闲街区打造及农产品展销联动,有效实现“引人流、聚人气、扩消费”的综合效益。这仅仅是“文共体”释放效应的一个缩影,绿松石、光皮木瓜等地方特产,通过文化创意升级为时尚伴手礼;“情系陕鄂 畅游汉江”游泳赛等品牌赛事,成功将体育热度转化为消费增量;《新民风建设三句半》《孝义七字歌》等原创文艺作品,让政策宣传更加润物无声、深入人心。
据悉,在文化引擎的驱动下,“秦楚边城 水色白河”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上半年累计吸引游客171.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41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支柱。(纪昌国 陈乐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