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出城市更新“A级答卷” 六大路径激活千年古都新活力-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5 07/ 15 09:58:39
来源:西安日报

西安交出城市更新“A级答卷” 六大路径激活千年古都新活力

字体:

  西安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资料图片)

  近日,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补助资金2024年绩效评价结果公布,西安获评最高等级A级,成为全国首批15个试点城市中获此殊荣的4个城市之一。

  西安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蓬勃生机的城市,始终围绕“保护与发展平衡”核心逻辑,遵循“体检先行、系统谋划、共同缔造、统筹实施、重点突破、数字驱动”工作路径,在多部门协同及社会各界参与下,推动城市建设迭代焕新,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城市更新行动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体检先行一体推进多层联动

  城市更新,体检先行。如同为城市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城市体检”能精准找出“病灶”,为城市更新提供科学依据。在西安的城市更新实践中,这一理念正通过对老旧小区的细致“诊断”,转化为改善民生的具体成效。

  通过“城市体检”为老旧小区“号脉问诊”,一批老旧小区的共性问题被清晰“扫描”出来:因建成年代久远,楼体外观陈旧,各项设施老化严重,水电供热故障频发;部分小区无物业服务或管理薄弱,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同时,小区内既有资源长期闲置,缺乏长效管理机制,整体居住品质已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这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让城市更新工作从一开始就锚定群众“急难愁盼”,为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筑牢了基础。

  记者了解到,在推动城市更新工作中,西安坚持“无体检、不更新”原则,创新构建了涵盖住房、社区、街道、城区4个维度81项指标的“城市体检”体系。通过该体系,全面排查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形成详细“问题清单”和精准“项目库”。同时,将体检成果深度融入各类规划,关联项目实施效果与问题解决情况,双向动态优化体检重点和更新方向,探索出体检与更新多层次联动机制,为城市高质量更新注入持久动力。

  共同缔造多元聚力共建共享

  谈及小区改造后的变化,徐家湾街道西航社区的居民王奶奶高兴地说:“小区增设了无障碍设施,道路也平整了,我外出方便多了。这些改造项目的落地,都是大家共同献计献策的结果,通过召开居民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政府的改造工程尊重大家的意见,改到了我们心坎上,住在这里越来越舒心。”

  正如王奶奶所说,在西安以往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许多社区成立了居民自治小组,参与改造方案的制定和监督实施。居民们提出了增设电梯、改善停车条件、增加社区活动场所等建议,这些建议都在改造方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众人事众人议,众人事众人办。”西安在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中推行的共同缔造模式,逐步形成包容开放的决策体系、多方共识的决策过程、协同合作的实施机制、共同参与的基本理念,通过一件件民生事项凝聚全社会共识。

  市民在环城公园健身锻炼。(记者 窦翊明 实习生 崔泽松 摄)

  重点突破片区引领闭环平衡

  城市更新,既要精准发力,更需系统谋划。西安以“重点突破、片区引领”为主线,通过“片区统筹、逐块实施”模式,划定重点更新区域,构建规划、项目、资金、监管闭环体系,在实现综合效益与资金平衡的同时,打造出一批城市更新精品范例。

  作为城市体育文化地标,西安市人民体育场更新以“功能升级+文脉传承”为核心,通过顶层设计整合体育竞技、全民健身、文化展示等功能。改造中保留历史风貌,引入智慧体育设施,增设便民服务空间,实现“体育+文化+民生”复合叠加。同时,通过赛事运营、体育培训等市场化路径,形成资金平衡闭环,让老场馆焕发新活力。

  红旗铁路公园则依托闲置铁路资源,以“生态修复+文化活化”为方向,统筹生态修复与工业遗产保护。改造中保留铁轨、厂房等工业元素,植入休闲漫步、文创展示、亲子互动等功能,打造“生态+文旅”复合空间。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成为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典范。

  从体育场馆的功能重塑到铁路遗址的生态新生,西安以片区更新的“点上突破”带动城市发展的“面上提升”,让城市更新既见品质提升,更显民生温度。

  系统谋划规划引领城市更新

  当前,“全市一盘棋”谋划城市更新工作在西安有序开展。遵循国土空间规划顶层设计要求,并以单元详细规划全覆盖工作为基础,以功能和管控要素传导为核心,以促进片区和项目实施为目标,构建一套具有西安特色的 “单元详细规划+片区实施详细规划+更新项目(开发)实施方案+年度工作任务清单”成果体系,充分保障城市核心功能和管控要素落地,强化城市更新工作导向引领。

  在幸福林带片区的更新改造中,西安充分考虑该区域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产业发展基础,将其定位为集生态景观、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通过对区域内老旧厂房的改造利用,引入新兴产业,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同时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如今,幸福林带片区通过科学规划,实现了产业、生态、文化的融合发展,已成为西安城市更新的典范,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无人机视角下的幸福林带片区。(资料图片)

  统筹实施地上地下一体更新

  在城市更新中西安始终坚守历史文脉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文脉赓续与风貌管控。突出隋唐、明清等历史特色,整体保护活化三学街、北院门等历史文化街区及遗产;创新“遗址公园+文旅消费”模式,打造大明宫保护与开发综合体;小雁塔片区通过功能疏解实现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互融共生。

  除了地上的更新,西安在城市更新中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通过全面勘察评估,摸清全市227座厂站、24748公里市政管道、36924公里庭院管网及立管等地下管网家底,形成“一本账”。编制专项提升规划,依照“厂-管-网-户”一体化系统谋划改造任务,建立滚动更新的项目“一本账”,提升地下管网及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同时,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形成西咸新区全域推进、小寨片区协同更新等典范;聚焦道路“痛点”,按“小切口、一体化、少干预”思路精准实施交叉口微改造,统筹城市发展与安全。

  数字驱动智慧赋能全周期管理

  在数字化浪潮下,西安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构建城市更新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体系,为城市更新注入智慧动能。

  西安以“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为原则,建成资源规划“一张图”平台。该平台打破“规、建、管”部门壁垒,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审批体系,并整合城市运行全要素数据,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空间基准框架、数据枢纽与决策大脑。

  面向城市更新全流程,西安同步建设“城市更新耦合平台”,耦合地面地下数据,为项目提供要素数据底板,提升方案编制效率。通过交互式辅助设计评估、量化方案差异、辅助成果公示及多主体预会审等功能,平台有效提高项目评估、会商、监管效率,强化部门协同与服务质量,助力城市更新高效推进。

  乘着中央财政支持的东风,西安城市更新行动必将跑出“加速度”。在科学的顶层设计、创新的实践路径、强大的资金保障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西安这座历史名城,将在精心呵护历史文脉的同时,焕发出更加璀璨的现代活力,书写出“千年古都”与“现代新城”交相辉映的精彩华章。(记者 龚伟芳)

【纠错】 【责任编辑:汪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