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不是要割裂传统,而是要卸下异化的枷锁,让孝道回归本真。”在近日举行的陕西省“文明实践·‘理’响三秦”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风采展示大赛决赛上,汉阴县委党校讲师马丽的演讲引发强烈共鸣。她以《青山何处觅桃花?——让生命回归自然的殡葬新风》为题,倡导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最终荣获“最佳内容奖”。
近年来,陕西省汉阴县在安康市委文明办指导下,以殡葬改革为切入点,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通过创新举措让孝老敬亲、厚养薄葬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老祖宗的规矩,能改吗?”起初,部分群众对移风易俗存在抵触情绪。为此,汉阴县组建镇村(社区)殡改信息员队伍,通过院落会、入户宣传等方式开展面对面宣讲。当群众亲身参与简约而庄重的追思会后,许多人从反对者转变为倡导者。
汉阴县在各村推行庄重温馨的丧葬仪式:一张记录逝者生平的老照片、几段亲友追忆的肺腑之言、一曲悠扬的乡音,取代了铺张浪费的旧习俗。在城关镇五一村道德评议会上,村民代表们围坐评议反面典型,“生前不尽孝,父母不在了大办白事有什么用”成为共识。
自2023年起,汉阴县实施孝义善举培育工程,常态化开展道德评议,通过"红黑榜"树立典型。同时,创新开展“孝老生日会”品牌活动,每月为老人集体庆生,通过政策宣讲、生日祝福、赠送礼物等形式,让尊老爱老传统落地生根。
如今,汉阴县试点建设的“静思园”绿树环绕,取代了以往的水泥墓地。翠柏下的小石碑和创新的“二维码墓碑”,让追思更显温情。这种既传承孝道文化又符合现代文明的殡葬方式,正逐渐成为当地群众的思想共识和实践行动。
移风易俗关键在于尊重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汉阴县通过基层自治和文明实践,厚养薄葬的新风尚正在秦巴山区蔚然成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力量。(杨靖)
【纠错】
【责任编辑:汪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