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宝鸡市凤翔区的村庄,新栽的绿植随风摇曳,节能路灯在树冠间洒落星芒,村民房前屋后杂物归置有序,彩绘墙点缀其间……这些看似细微的变化,共同绘就了一幅幅高颜值又烟火气十足的乡村新画卷。
2024年以来,宝鸡市凤翔区聚焦乡村振兴,针对城乡环境卫生状况落后、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难题,把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点,坚持统筹推进、精准施策,37个乡村建设项目建成投用。据统计,改造户厕4071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9%,创建“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4个、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80个。凤翔区柳林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传播热度百强榜,横水镇跻身省级小城镇建设行列,周家门前村荣获省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
从“一片美”向“整体美”提升
村庄蜕变,始于对人文根脉的守护与环境肌理的重塑。凤翔区高嘴头村把拆除违建遗留的砖瓦砌成农耕文化墙,将废弃石碾改造成景观小品,让每个转角都成为乡土记忆的“容器”。
“从前堆杂物的闲地变成花海,城里亲戚来了都抢着拍照发朋友圈。”高嘴头村村民李三田坐在家门口笑着说,身后的文化墙上,“耕读传家”的彩绘与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实景图隔空对话。
另外,周家门前村实施“美丽庭院”细胞工程,通过“门前五包”责任制和十二项评分标准,推动70%家庭挂上文明户标牌。20户示范庭院组成的“美丽一条街”,碎石铺就的庭院小径通向葡萄架,分类垃圾桶隐在竹篱后的专属区。
从“一时美”向“时时美”迈进
走进凤翔区城关镇马村,村道两侧,月季和木槿绽瓣舒展,在干净水泥路面上投下斑驳光影。这个曾经“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关中村落,如今处处透着精心打理的痕迹。
针对道路、沟渠、庭院等重点区域,马村开展“三堆三乱”专项整治,限期清理门前屋后杂物,逾期未改的柴草粪土由村组统一清运,乱搭乱建的棚舍围挡被依法拆除。同步推行的“五包”责任制将门前“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秩序”纳入日常管理,通过“红黑榜”公示制度规范村民行为,村里建立了“村干部牵头、组长负责、网格员督查”三级责任体系,确保整治成效常态化保持。
据介绍,在2025年实施的春季村域环境整治行动中,形成“发现-整改-巩固”的闭环管理机制。目前,马村已建成1个村级垃圾中转站,配备94个流动垃圾桶和246个固定垃圾桶;两座卫生公厕实现了对全村570户常住人口的全面覆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已全部完成,粪污均得到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有专人负责管护,村内黑臭水体已彻底消除。
以“八方力” 使“一张图”更美
近期,宝鸡市凤翔区在人居环境改造行动中,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民加入其中,用汗水换来乡村的美丽蜕变,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凤翔区糜杆桥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共同开展“环境卫生齐动手,文明生活共分享”志愿活动。走村入户,宣传环保知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深入田间地头,清理着沟渠、河道中的垃圾,让乡村的水更清、岸更绿。
凤翔区三岔村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将乡村“五大振兴”和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作为目标,全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工作。村“两委”成员分片包组,压实责任,带头清理自家房前屋后,为村民们树立榜样。一位村民说:“村干部们带头干,我们也跟着干,现在村里环境好了,大家心情也舒畅了。”
眼下,宝鸡市凤翔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持续进行,全民参与热潮不断升温,长效管护机制加快形成中,农民安居乐业的民生幸福曲线正在不断上扬。(李海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