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川“牛倌儿”养牛记-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3 08/ 18 13:58:35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牛耳川“牛倌儿”养牛记

字体:
左可鑫正在牛舍为牛群添加饲料。何白水 摄

立秋已过,秦岭腹地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户家塬镇牛耳川社区的一处山沟里,63座标准化牛舍“显露真容”,西门塔尔、夏洛莱、黄牛等多个品种的1700多头牛在这里悠闲“隐居”。

吃过早饭,左可鑫早早就来到牛舍,时而将小麦秸秆投喂给牛群,时而对怀孕的母牛进行孕期检查。

大学毕业回乡三年,左可鑫已经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牛倌儿”。买饲料、建牛舍、跑销售……说起养牛的趣事,她如数家珍,两眼有神。

1998年出生的左可鑫是一个“牛二代”,对于养牛这件事,起初亲朋好友也有不理解,大学毕业的姑娘为啥还要回来养牛?

“我父亲反倒支持我,希望我回来为家乡做点事情。”2020年7月,左可鑫从西安科技大学会计专业毕业后,主动请缨,回到父亲创办的陕西意发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当经理。

左可鑫正在农牧产业园内查看牛群。何白水 摄

这家成立于2014年5月的农牧公司,以肉牛生态养殖为基础,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刚上任不久,左可鑫就和父亲商量,打算优化产业布局,重新规划园区。父女俩“一拍即合”,说干就干,经过调查论证,将原有厂房推倒重建,配套建起了食品加工车间、屠宰车间、冷库、饲草干料库。

首战告捷的左可鑫步伐更加坚定,开始进军有机肥市场。牛粪经过无害化处理,深加工成粉剂、颗粒剂有机肥,这样的肥料非常适合经济林果产业。现在,她家生产的有机肥除供应当地市场,还销往外地,年销售额3000余万元。

比起父辈的坚守,左可鑫思考更多的是创新。“过去没有做网络销售,我就想打通电商渠道,让产品能够走出秦岭,销往全国各地。”左可鑫说。

2021年,公司线上销售渠道正式打通,依托线上销售平台,每年销售熟制牛肉500万元左右。

在她的规划下,一个集饲草种植、肉牛生态养殖及屠宰、肉制品深加工、有机肥加工、饲草饲料加工生产、科技研发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循环发展农业产业园区加速成形。

这是陕西意发生态农牧产业园一处标准化厂房外景。何白水 摄

渐渐地,亲朋好友也打消了顾虑,当地越来越多农户自愿加入合作社,跟着这位“95后”女“牛倌儿”念起“牛经”。

如今,园区已完成投资3.2亿元,建成标准化养殖圈舍63栋,年循环养殖肉牛5000多头,实现年产值5000余万元。通过饲草订单种植、肉牛托养、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园区务工等多种方式,提供就业岗位72个,带动周边两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6.9万元,1500余户农户种植饲草,并与75户农户签订托养协议,托养肉牛300余头。

“过去牛耳川群众就有养牛的习惯,但是由于‘单兵作战’,没有形成规模。”山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吕龙介绍说,“近年来,山阳县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积极建园区、兴基地、带农户,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全县组建肉牛产业联合体、茶叶发展协会等产业协会2个,9000户农户镶嵌在生态养殖产业链上,年均增收1.6万元。”

就在最近,左可鑫正在为收购玉米秸秆做准备。“每年秋收时节,我们都会以每斤2毛钱的价格收购玉米秸秆,粉碎后青贮,年青贮量约1.5万吨,够我的牛吃半年。这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解决了当地群众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农户还将废弃秸秆转化为了经济效益。”左可鑫说。

“到时候你来看,拉运玉米秆的大车、小车排成长龙,过磅、加料、粉碎井然有序,非常壮观。”谈及未来的发展,左可鑫自信满满:“我的目标就是建立一整套标准化体系,带动家乡人一起致富。年轻人回到家乡,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认知,把家乡建设得更好。”(何白水)

【纠错】 【责任编辑:张思思 】